光绪三十二年(1906),胡栋朝受四川总督锡良再三邀请回国,领衔勘测设计川汉铁路。在入川途中,有朋友劝他先进京参加学部考试,然后再入川,胡栋朝觉得这也是检测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成果的机会,便赴京应试。结果名列第九名,被清朝廷赐给进士衔头,并钦点他为翰林,为家乡赢得辉煌。
勘测中国第一条西行铁路
1906年11月,胡栋朝正式受命为四川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带领助理工程师23人,测量由宜昌经夔州、万县至成都的线路。1907年4月,他到达成都市,10月测量由成都经重庆至宜南的路线。他和他的同行者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从11月寒天时节出发,一冬一春,在荒山野岭抵受着冬冷春寒,走过山高水低,也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然而,在那些日子里,胡栋朝他们为了让国家建起一条自己的西行铁路,没有一声怨言、一步退缩,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整项工程的测量工作。经过胡栋朝他们的精心勘测,最后确定这条铁路从宜昌北望桥起,经马难坡、西河口、杨家河、马粉坪、石家坝、大峡口、香溪,绕避巫峡以达夔州为路线。后来因为政府的原因,铁路修建计划搁置了。
胡栋朝期望修筑的川汉铁路,虽然在旧中国一直无法修成,但他的一番心血并没有白费。1950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修建成渝铁路时就参考了胡栋朝的测量数据,其中还有原来川汉铁路线的一段,他的多年愿望也得以实现。
1914—1917年,胡栋朝先后在南京宁湘铁路工程处任科长;在北京铁路处任处长。供职期间,他认真地勘查了江浙铁路、浙江铁路、海清铁路,绘出了苏浙铁路总图,勘查清楚徐杭甬两线详细情形。
铁路公路两肩挑
1920年,48岁的胡栋朝终于回到家乡广东,任汉粤铁路督办处工程科长。本来,半世奔波,难得安逸,如今回到家乡,也该好好休养生息了。可是,胡栋朝却觉得好男儿更不应该忘本,他以加倍的勤奋来报答养育自己的这一方水土。到任不久,他就亲自勘查了潮汕铁路,任广东省建设公路处工程师时,他又对韶关至坪石公路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段工程顺利完成,在广州市工务局任建筑科长时,更是对广州市马路进行了全面规划,亲手设计了惠爱路(今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永汉路(今北京路)、长堤大马路等,广州市海珠区的许多马路都是经胡栋朝主持兴建的。
1932年,胡栋朝已经60岁了,还担任了广东省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这位局长到任后,着手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千方百计筹资建好白云路的广九火车站。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车站仍是广州铁路交通的主要站场。
胡栋朝在广东工作期间,还参与筹建广东士敏土厂,这家工厂成了广东早期大型民族工业之一。后来孙中山还借用这家厂址设立了大元帅府。岭南大学初建期,胡栋朝任工学院院长,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建设人才。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胡栋朝执笔写了《上省府叶主席书》,对广东公路兴筑及全国铁路发展提出设想与建议。省领导请他任省文史馆专员,并被选为省人民代表。
他逝世后,其孙子将他的遗书遗稿全部捐献给华南工学院图书馆,为国家增添了一笔无价的技术财富。
胡栋朝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国家。
参考资料:《走进黄埔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