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控制

2025-07-22 19:19:19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4年10月8日)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0月8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人口控制"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人口控制指的是控制人口数量,以达到減輕資源負擔及提高生活水平等目的。一般来说合理做法被认为是讓總和生育率接近二。在非發達國家通常是指减少人口增长,一般是通过减少出生率来实现。通常情况下,人口控制是自愿的,大多由于贫困或宗教,但有时是通过政府强制执行。人口控制一般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或是防治马尔萨斯灾难,也可以避免因為目前的高生育率、而造成未來的過低生育率。一般是以优生学,种族主义實踐。

在中國很早就體認到人口的壓力。如清康熙比馬爾薩斯還要早提出此觀念,「戶口雖增,而土田並無所增。分一人之產,供數家之用,共謀生焉能給足?」[1];清末薛福成曾经宣扬中国存在人口绝对过剩的论调,“昔居一人之庐舍,而今居二十人”[2]。民國十一年山額夫人(Mrs. Margaret Sanger)應中國北京大學之請,講〈產兒限制(Birth Control) 的什麼與怎樣〉,由胡適之翻譯。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了他的《新人口理论》。根据对50年代早期的人口发展趋势的统计,他判断高速人口增长不利于将来中国的发展。因此,他建议政府控制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