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皇帝曾在泰山封禪?

2025-05-16 20:51:23

在先民眼中,高聳的泰山是最接近天神的地方,只有登上泰山,才能與神對話交流。歷代帝王認為他們「受命於天」,為感謝天帝「授命」之恩,他們常在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所謂「封禪」,「封」是在泰山築土為壇祭天,感謝上天;「禪」,是在泰山下除土,報地之功。早在遠古時期,到泰山封禪的帝王已經有72位。自從72君泰山封禪之後,封禪大典便成為太平盛世的標誌。秦、漢、唐、宋等朝代的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禪告祭,刻石記功。

秦始皇封禪

秦始皇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公元前219年,即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的第三年,秦始皇率領浩浩蕩蕩的東巡大軍到了泰山,準備舉行封禪大典。他召集儒生博士70人,問有關封禪的禮儀,但儒生們提了一大堆繁瑣的建議,並且各執己見,莫衷一是。秦始皇大為惱火,乾脆把他們都趕走,自己制定了封禪方案。秦始皇從泰山南坡上至山頂,立下石碑,記下功勞,然後從北坡下山,便算封禪結束。

五大夫是秦朝的官銜,在秦代二十一級官爵中排在第九位。但「泰山五大夫」指的卻不是人,而是路邊的幾棵樹。這幾棵樹的官銜,據說是秦始皇親口封的。傳說秦始皇在泰山上忽遇暴雨,急忙走在路邊松樹下躲避,才沒有被淋濕。秦始皇覺得這些樹有功,於是把它們封為五大夫。唐朝《獨異志》說:秦始皇封松樹為五大夫,這時樹上有人說話:「你這個不講仁道的昏君,還封甚麼禪!」秦始皇聽了心中極為不快,不等回到京城就死了。現在中天門上側還有三株松樹名為五大夫松,但實際上這些並不是秦代的松樹,而是清代補種的。

漢武帝七上泰山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至前87年),名徹。在位時,他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多次反擊匈奴侵擾,並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與西域的聯繫,鞏固了中央集權。他好大喜功,在二十一年的時間裏七次上泰山舉行聲勢浩大的封禪典禮,為自己歌功頌德。漢武帝初到泰山,被泰山的雄偉壯麗所震撼,連聲讚嘆。可是到封禪時,卻被古代封禪禮儀難住了,問隨從也問不出名堂來。漢武帝無奈,只好自定了一套禮儀。在隆重的音樂聲中,漢武帝身着黃色外衣,跪拜祭天。

泰山玉皇殿門外有一塊無字碑,是漢武帝在泰山封禪時留下的。無字碑雖然經過了二千多年的風侵雨打,至今仍不生苔蘚。當年,漢武帝登上泰山頂時,看到以往的帝王們無不在這裏樹碑立傳,留給後人看。他不屑一顧,認為自己功德蓋世,絕不是一塊小小的石碑所能表達。於是,他命人取來其他山之石作碑,碑上無文字,立於泰山頂,顯示他高上加高。相傳漢武帝立碑之時,忽有瑞雲飄至岱頂,四面霞光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