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私渡、义渡——黔江“古”渡今与昔

2025-06-19 10:05:57

官渡峡老码头旧址。

据县志记载,在清代,黔江属于酉阳直隶州管辖。从县治到州治,须走驼腰树,然后过麻田、穿马喇、奔金洞而去酉阳州。而官渡河渡,就是这条古道上唯一的必经渡口,因其地址位置的重要性,渡口的全部费用由县衙拨付,同时还置有田产,所收谷物作渡运开支。

义渡义为魂

说完官渡,我们再来说义渡。

义渡,指民间捐资兴建,以便民为目的,供行人免费或低价渡江过河的渡口。这些义渡有的由一姓共建,有的由多姓共建。

在黔江,有一幅邑人罗华芳捐建义渡并有相关记录的《两河口义渡碑》碑拓。

碑文记:渡名两河口,依古□□在昔两溪之水到此会合,故以两河口名。河下十里许,有山名轿顶山,囚咸丰六年地震而此山崩,压毙千有余人。河塞水涌,荡折百有余户。即余祠宇醮产田庐舍,概被水淹,水道逆行二十余里,此处变为深渊,往来行者被阻有日,临河而望者屡屡也。余由是在同治二年自板夹溪顺河依山修成垣路,直后坝乡。是时工竣设渡,即以此处为上渡,啸溪沟为下渡,各造渡船一只……仰请近邻公正君子李绍伯……代为经管。

据了解,义渡大多置有田产、山场,以收取的地租、房租,作为管理、修船、建码头、艄公工资的费用。一个“义”字,就是义渡的灵魂所在。

渡口成记忆

除了官渡、义渡外,还存在私渡。私渡,一般由私人独自出资运营,自负盈亏。据了解,私渡一般以收取现金或者粮食作为过河费用,而收取粮食这种方式,俗称“打河粮”。打河粮一般一年收取一次,粮食种类及数量由双方协商。

据记载,在1985年,黔江还有28个渡口,如细沙河流域的早化乡大滩渡、龙田乡细水渡;阿蓬江流域的力弯乡龚家屋基渡、力弯乡团堡渡、县坝乡弓箭坝渡等。

取代渡口的官渡河大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座座大桥飞架南北,曾经的天堑变成通途,一些渡口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曾经的老渡口,一些已经被废弃,一些成为了游船停放的码头,老渡口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仅存于一些老人的记忆中。

作者:谭鹏 刘念

来源:武陵都市报

总编:汪 彬

主编:龚节佑

编辑:李万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