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歷史
編輯
「阿肯色州(Arkansas)」州名來自印第安語,原為多個印地安人部族居住地。在歐洲人定居北美之前,阿肯色州已有土著人民居住了數千年。卡多人、奧塞奇人和夸帕人遇到了歐洲探險家。最先來到阿肯色州的歐洲人是一個16世紀末的探險家,西班牙人赫爾南多·德·索托。他橫渡密西西比河,進軍阿肯色州中部和奧扎克山脈。在沒有發現任何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並一路遭遇當地人的抵抗後,他和他的部下回到了密西西比河,德索托在那裡病逝。臨終前,他命令手下屠殺附近阿尼爾科村的所有男子,因為他擔心這個村子正與密西西比河下游的一個強大政體奎瓜爾塔姆勾結。他的手下聽從了命令,他們並沒有因他的逝世而停止追隨,但據說還屠殺了婦女和兒童。第二天,他在據信位於現代阿肯色州麥克阿瑟附近的地方去世。1542年5月,他的屍體在黑暗的掩護下被他的部下安葬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個水墳里。德索托曾試圖欺騙土著居民,讓他們相信他是一位不朽的神,以阻止憤怒的美洲原住民對他當時虛弱不堪、髒兮兮的軍隊發起攻擊。為了繼續這個詭計,他的手下通知當地人德索托已經升入天空。這些飢餓的探險家們一直靠從當地人那裡偷來的玉米為生,後來在前副官的指揮下莫斯科索試圖通過陸路返回墨西哥。他們最遠到達了德克薩斯州,然後又進入了因乾旱而無法種植玉米、且人口稀少而無法通過偷竊當地人食物來維持生計的地區,此後探險隊立即返回阿肯色州。在建造了一支小船隊後,他們沿著密西西比河航行,最終通過水路到達墨西哥。阿肯色是法國或西班牙探險者起的名字,很可能是法語或加泰隆尼亞語中「住在河流下游的人」一詞的語音轉寫。其中人指的是夸保(Quapaw)印第安人,河流指的是他(她)們沿而居住的密西西比河。
歐洲殖民地
編輯
後來的探險家包括 1673 年的法國人雅克·馬凱特 (Jacques Marquette )和路易斯·若利埃 ( Louis Jolliet ),以及 1681 年的法國人羅伯特·拉薩爾(Robert La Salle)和亨利·德·通蒂 ( Henri de Tonti )。[2][3]17世紀末法國人開始以紐奧良為據點沿密西西比河擴張。通蒂於1686年在夸帕村建立了阿肯色站(Arkansas Post),使其成為歐洲人在該地區的第一個定居點。17到18世紀該地區經常在法國與西班牙之間易手,導致殖民活動僅限於建立軍事據點和與原住民的貿易。在法國統治時期阿肯色屬於法屬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1762年,即將在七年戰爭中戰敗的法國不願將路易斯安那地區拱手讓給英國從而增強英國在北美的勢力,法國與西班牙籤署《楓丹白露條約》,將包括阿肯色在內的路易斯安那割讓給西班牙。但僅僅數年後,當地德裔和法裔移民發動叛亂,使得該地再次回歸法國的統治。
併入美國
編輯
阿肯色領地地圖
1803年,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因遭受反法同盟圍攻而無力管理法屬路易斯安那,法國擔心該地區落入英國手中會有利於英國的對外擴張,同時剛建立的美國有著旺盛的擴張主義思想,因而兩國達成協議,美國以1500萬美元購買法屬路易斯安那,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路易斯安那購地事件法國士兵仍駐紮在阿肯色站。之後,定居者和美洲原住民之間平衡的給予和接受關係開始在包括阿肯色的整個邊境地區發生變化。[4]在一場關於允許在該領土上實行奴隸制的爭議之後,阿肯色領地於1819年7月4日成立。阿肯色的逐步解放法案以一票之差被否決,眾議院議長 亨利·克萊 (Henry Clay)允許阿肯色州作為蓄奴領地組織起來。[5]
由於來自東部的移民不斷增加,阿肯色州在1836年6月15日以聯邦州的身份加入美國。隨著歐洲裔美國人在東海岸定居並進入中西部,1830年代美國政府強迫許多美洲原住民部落遷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阿肯色州和印第安領地。[6]1821年,在領地時期,阿肯色領地首都從阿肯色站遷至小岩城。[7]
在領地時期,更多的美洲原住民遷移開始了,最終夸保人的遷移在1833年完成,他們被遷入印第安領地。1821年,在領地時期,首都從阿肯色站遷至小岩城。州內大多數移民來自於東南部的喬治亞、阿拉巴馬和密西西比等州,加之阿肯色州東部有著適合種植棉花的肥沃土地,而且該州處於密蘇里妥協線以南,阿肯色建州之初就是蓄奴州。奴隸製成為阿肯色州的一個棘手問題,形成了持續數十年的地理鴻溝。阿肯色州東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堅決支持奴隸制,因為他們認為奴隸勞動是收穫商品作物的最佳或「唯一」經濟上可行的方法。[8]阿肯色州西北部的山地地帶無法種植棉花,只能依靠資金稀缺的自給農業經濟。[9]
內戰和重建
編輯
豌豆嶺之戰遺址的大炮
1861年5月6日,在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時阿肯色州加入南方聯盟,脫離聯邦,與其他蓄奴州共同組成「美利堅聯盟國」。雖然1860年美國內戰前夕,被奴役的非裔美國人人數為111,115人,略高於該州人口的 25%。
許多政治家都是從阿肯色州內戰前的南方權利政治力量家族中選出的。本地居民普遍希望避免內戰,因為他們不清楚戰爭會帶來什麼結果,無論是永久性的分裂還是戰火席捲都不是好事。1861年初,墨西哥灣各州宣布脫離聯邦,出席會議的民選代表們決定阿肯色州是否應該脫離聯邦,並將該問題交還給選民,以便於8月舉行全民公投。[10]直到亞伯拉罕·林肯要求阿肯色州軍隊被派往薩姆特堡鎮壓那裡的叛亂後,阿肯色州才脫離聯邦。5月6日,州代表大會成員被大會主席召回,投票決定終止阿肯色州的聯邦成員身份,加入美利堅聯盟國。[11]
阿肯色州對邦聯來說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該州維持著對密西西比河和周邊南部各州的控制。密蘇里州邊境的威爾遜河血腥之戰震驚了許多阿肯色人,他們認為這場戰爭將是南方迅速而決定性的勝利。戰爭早期的戰鬥發生在阿肯色州西北部,包括甘蔗山戰役、豌豆嶺戰役和草原格羅夫戰役。1862年,聯邦將軍塞繆爾·柯蒂斯 (Samuel Curtis)橫掃該州,到達三角洲的海倫娜。次年,小岩城被北軍占領。在全州範圍內,戰爭對城鄉的破壞都很嚴重。在實施徵兵、高稅收和戒嚴等計劃後,本地居民對南方邦聯事業的熱情減弱了,這導致徵兵和發售戰爭債券等都受到了影響。
根據《軍事重建法》,國會在立法機關接受第14條修正案後,宣布阿肯色州於1868年6月恢復聯邦州身份。共和黨控制的重建立法機構建立了男性普選權(儘管暫時剝奪了前邦聯軍軍官的選舉權,他們都是民主黨人)、黑人和白人的公共教育體系,並通過了改善國家和幫助更多人口的一般性問題。該州很快就被激進共和黨人和聯邦主義者控制,在州長鮑威爾·克萊頓的領導下,他們作為南部邦聯的同情者和三K黨主持了一個巨大的動盪時期,他們反對新的發展,特別是非洲裔美國人的投票權。
重建末期和19世紀末的阿肯色
編輯
重建後,該州開始接收更多的移民和移民。中國、義大利和敘利亞男子被招募到發展中的三角洲地區從事農業勞動力。這些民族中沒有一個人長期從事農業勞動。尤其是中國人,因為他們很快就成為三角洲周邊城鎮的小商人。許多中國人在小鎮上成為了成功的商人,以至於他們能夠讓孩子上大學。[12]
鐵路的建設使更多的農民能夠將他們的產品推向市場。它還為該州的不同地區帶來了新的發展,包括奧沙克地區,其中一些地區被開發為度假村。例如,在19世紀末的幾年內,卡羅爾郡的尤里卡斯普林斯人口增長到10,000人,迅速成為旅遊勝地和該州第四大城市。它的特點是新建的、優雅的度假酒店和水療中心圍繞其天然溫泉規劃,被認為具有健康特性。該鎮的景點包括賽馬和其他娛樂活動。它吸引了各種各樣的階層,幾乎和溫泉一樣受歡迎。
內戰前阿肯色州經濟因為棉花種植而十分繁榮。內戰期間主要的棉消費國英國因美國北方對南方的封鎖轉而在印度大力開拓棉種植業,阿肯色州失去出口收入,加上黑奴解放後人力成本上升,以及缺乏成體系的工業,導致阿肯色的經濟長期落後。
吉姆·克勞法的興起和20世紀初的阿肯色
編輯
1938年,小岩城的一群非裔美國男孩.
1880年代末,阿肯色州日益惡化的農業蕭條催生了民粹主義和第三方運動,導致了跨種族的政治聯盟。為了保住權力,阿肯色州的民主黨在1890年代跟隨其他南方各州通過了剝奪黑人和貧窮白人選舉權的立法和憲法修正案。1891年,州立法者通過了識字測試的要求,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把許多黑人和白人排除出選舉。當時,該州有超過25%的人口既不會讀寫,大部分是黑人和鄉村貧困白人。1892年,他們修改了州憲法,要求徵收人頭稅和更複雜的居住要求,這兩者都對窮人和佃農產生了不利影響,迫使大多數黑人和許多貧窮白人退出選民名冊。
到1900年,民主黨在郡和州選舉中擴大了白人初選的使用範圍,進一步剝奪了黑人參與政治進程的機會。只有在初選時,候選人之間才會有競爭,因為民主黨掌握著所有權力。該州幾十年來一直是民主一黨制國家,直到通過《1964年聯邦民權法案》和《1965年投票權法案》以強制執行憲法權利。[13]
1905年至1911年間,阿肯色州開始接收來自歐洲的少量德國人、斯洛伐克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移民。德國人和斯洛伐克人定居在該州東部稱為草原的地區,愛爾蘭人則在該州東南部建立了小型社區。德國人主要信奉路德教,斯洛伐克人主要信奉天主教。愛爾蘭人大多是來自阿爾斯特的新教徒,有蘇格蘭和北部邊境的血統。20 世紀初的一些移民包括來自東歐的人。這些移民共同使三角洲地區比該州其他地區更加多元化。同年,一些黑人移民因為有機會開發低地並擁有自己的財產而遷入該地區。但總體而言,阿肯色依舊不能像沿海各州尤其是東北部那樣吸引移民,因為阿肯色的經濟很差,無論是農業還是工商業都不能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黑人佃農開始嘗試組織農民聯盟。 他們向該地區棉花種植園的白人土地所有者尋求更好的付款和會計條件。白人抵制任何改變,並經常試圖破壞農民聯盟的會議。1919年9月30日,兩名白人,包括一名當地代表,試圖驅散一場黑人佃農集會,因為他們正試圖組織農民工會。一名白人議員在會議上與警衛的衝突中被殺後,消息傳遍了城鎮和周邊地區,來自菲利普斯及鄰近地區的數百名白人開始大規模襲擊黑人。州長查爾斯·希爾曼·布拉夫要求聯邦軍隊制止所謂的伊萊恩大屠殺。白人暴徒遍布全郡,在10月1日後大部分暴力事件被鎮壓之前,估計有237名黑人死亡。[14]事件中還有5名白人死亡。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批准動用這些軍隊後,州長陪同部隊趕赴現場。
根據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在日本襲擊珍珠港後不久發出的命令,近16,000名日裔美國人被強行從美國西海岸驅逐,並被監禁在阿肯色三角洲的兩個拘留營中。[15]德沙郡的羅韋爾集中營於1942年9月至1945年11月期間運營,高峰時期關押了8,475名囚犯。德魯郡的傑羅姆戰爭安置中心於1942年10月至1944年6月期間運營,收容了約8,000人。[16]
在最高法院在《布朗訴堪薩斯州托彼卡教育委員會案》 (1954年)中裁定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違憲後,一些學生努力整合該州的學校。1957年,小岩城九人組織讓阿肯色州引起全國關注,當時聯邦政府不得不進行干預,保護試圖融入州府一所高中的非裔美國學生。州長奧瓦爾·福布斯命令阿肯色州國民警衛隊幫助種族隔離主義者阻止九名非裔美國學生進入小岩城中央高中就讀。在三次嘗試聯繫福布斯後,德懷特·D·艾森豪總統1957年9月25日,美國現役第101空降師派出1,000名士兵護送和保護進入學校的非裔美國學生。州長和市政府不顧聯邦法院的整合命令,決定關閉學校高中剩餘學年。到1959年秋天,小岩城高中完全合併。[17]
至二次大戰以後阿肯色州開始吸引外來投資,1953年還把阿肯色州別名為「機會之地」。現有多家著名的企業在阿肯色興起,包括世界著名零售商沃爾瑪,其總部位於本頓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