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尾蛇之圆》本书的作者,用多层结构的视角,给读者展示了基于衔尾蛇之圆结构的人类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衔尾蛇之圆象征着自然的统一。记住这些层次,读者就能理解这本书的主旨:同一个自然,同一个科学。
科学不仅看重批判性分析和逻辑推理,还看重实验证明。在为实现进步而进行的智力辩论后,通过和自然的直接对话,实现对真理的追求。
作者提到的科学指的是科学方法,桑德尔·拜斯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他使用了“双螺线结构”的定义,把科学和技术分为两个循环,一个在上,一在下,中间是“问题、观察、知识、发明”,上循环是知识的循环,如书中第一章所讲“好奇是知识的种子”,下循环是技术的循环,意为“知识是技术的种子”。
《衔尾蛇之圆》共分为4章,作者采用了特殊的、万花筒式“科学的衔尾蛇”视角,讲述了现存的对科学的歪曲,对既有的、完善的科学知识的否定。
我们只有一个自然,因为自然各部分的联系,就意味着我们也只有一个科学。衔尾蛇之圆,这条吞食自己尾巴的蛇,让读者以多层次的眼光来理解自然、宏观与微观事物间的联系。
揭开衔尾蛇之圆的面纱,看到的是万花筒一般分门别类的科学。每个级别都组成了一种特有的结构实体,与之相对应的是该领域的科学。
人类的生命是复杂的标志,也是宏观和微观的交汇。《衔尾蛇之圆》是围绕着自然之谜而展开的科学之圆。
科学技术双螺旋结构给世界带来了更加深远的变化。我们只有更加尊重自然,进一步聚焦各门科学知识和技术,扩大视野,才能更整体地看待这个衔尾蛇之圆。
文案、照片 | 自然
排版 | 魏梦菲
校对 | 赵青、张梦凯
审核 | 刘永淳、郭宇佳
发布 | 张梦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