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法第二十三

2025-05-24 13:11:21

祭法第二十三

2025-02-28 可可诗词网-《礼记》 https://www.kekeshici.com

【经文】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①,祖颛顼而宗尧②。夏后氏亦禘

黄帝而郊鲧③,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④。

周人禘喾而郊稷⑤,祖文王而宗武王。

【今注】

①禘:指祭昊天之神于圜丘。郊:指祭上帝于南郊。喾:即高辛氏,传说

是黄帝的曾孙。禘黄帝而郊喾:所谓谛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虞舜的始祖

是颛顼,而颛顼出于黄帝。故喾祭时以黄帝配食。郊祭上帝,也是祭天,以始

祖配。虞舜的始祖是颛顼,为了不忘舜继尧之位,故以帝喾配天。②祖:宗

庙中祭始祖。颛顼:即高阳氏,为虞舜之始祖,所以祖颛顼。宗:宗庙中祭德

高之祖。故宗尧。③鲧:传说是颛顼的儿子,禹的父亲。④冥:契的第五

代孙。契:传说是商人的始祖。汤:契的十四代孙,殷代第一位王。⑤稷:

即后稷,名弃,传说是周人的始祖。

【今译】

祭祀之法:有虞氏禘祭配以黄帝,郊祭配以帝喾;宗庙之祭祖

颛顼,宗帝尧。夏后氏,褅祭配以黄帝,而郊祭则以鲧配食;宗庙之

祭,祖颛顼,宗禹。殷代人禘祭配以帝喾,郊祭配以冥;宗庙之祭,

祖契,宗汤。周代人禘祭配以帝喾,而郊祭则配以稷;宗庙之祭,祖

文王,宗武王。

【经文】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①。瘗埋于泰折②,祭地也,用骍犊③。埋

少牢于泰昭,祭时也④。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⑤。王宫,祭日也。

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

也⑥。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

者祭百神⑦。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今注】

①燔柴:祭天时,把柴放在坛上,再将牲、玉放在柴上燃烧,使牲、玉之气

上升于天,称之为“燔柴”。泰坛:即圜丘,祭天时的土坛。②瘗(yì)埋:掩

埋祭品。泰折:即方丘,祭地时所筑的土堆。③骍犊:赤色的小牛。④泰

昭,以及下文的王宫、夜明、幽宗、雩宗,都是设祭坛的地点。时:指四时之神。

⑤相近:郑玄说当为“祖迎”。坎:坑。⑥四坎坛:按八卦方位设置的四坎

与四坛。⑦有天下者:指天子。

【今译】

烧柴于泰坛之上,是祭天的礼仪。埋祭品于方丘之下,是祭地

的礼仪,用赤色的小牛。把羊豕埋在泰昭坛下,是祭四时之神。在

坎坛相迎,是祭寒暑之神。“王宫”之坛是用来祭日的,“夜明”之坛

是用来祭月的,“幽宗”之坛是用来祭星的,“雩宗”之坛是用来祭水

旱之神的,“四坎坛”是用来祭四方之神的。四方的山林、河谷、丘

陵,能吞云吐雾、兴风作雨,表现出种种怪异现象,这都叫做神。统

治天下的天子可以祭祀天下众神。诸侯只祭在自己国土上的神,

国土上没有的神就不祭。

【经文】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①,其万物死皆曰折②,人死曰

鬼③,此五代之所不变也④。七代之所更立者⑤,禘、郊、宗、祖,其

余不变也。

【今注】

①命:指生命。②折:是损毁的意思。③鬼:有归去的意思。④五

代:指唐、虞、夏、殷、周。⑤七代:是五代再加上五代之前的颛顼、帝喾。

【今译】

凡是生长在天地之间的,都叫做“命”,万物的死亡叫做“折”。

而人的死亡叫做“鬼”。这是五代以来都没有改变的。七代以来,

有所更改的只是禘、郊、宗、祖等祭祀的对象不同,其他却没有什么

改变。

【经文】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而祭之①,乃

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

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②,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③,享

尝乃止④。去祧为坛,去坛为⑤。坛、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曰鬼。

【今注】

①祧:远祖的庙。(shàn):扫出的一块平地,用来祭祀。 ②考:父亲。

王考:祖父。皇考:曾祖父。显考:高祖父。祖考:最早的始祖。③远庙:指

高祖以上若干辈祖先的庙,又称祧。二祧:即高祖之父及高祖之祖。④享

尝:指四时的祭祀。 ⑤去祧为坛,去坛为:从祧庙迁出的远祖在坛上祭

祀,更远的则在上祭祀。

【今译】

天下有了统一的王,于是划分土地,建立诸侯国,设置都邑,还

设立庙、祧、坛、来祭祀祖先。 按照远近亲疏,安排祭祀次数的多

少和祭祀规模的大小。 所以帝王有七个庙,一坛,一。 七庙中的

父庙、祖父庙、曾祖庙、高祖庙以及始祖的庙,都是每月祭祀。高祖

以上的远祖的庙,叫做祧,祧分为昭穆两个。只是在每年四季各祭

祀一次。祧中的远祖迁出,则在坛上祭祀,更远的祖先则从坛上迁

出,在上祭祀。 坛、只是在有特殊祈祷的时候才祭祀,没有祈

祷则不祭。 从上迁出的更远的祖先,就泛称为鬼,不再祭祀了。

【经文】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

之。 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 去祖为坛,去坛为。 坛、,有

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为鬼。 大夫立三庙,二坛。 曰考庙,曰

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适士二庙一坛①,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皇考

无庙②,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官师一庙,曰考庙③。王考

无庙而祭之。去王考为鬼。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今注】

①适(dí)士:适,通嫡。即上士,包括天子的上、中、下士和诸侯的上士。

②“皇”字原作“显”,据他本校改。③官师:指诸侯的中士、下士。

【今译】

诸侯设立五庙,一坛,一。 五庙中父庙、祖父庙、曾祖庙是每

月祭祀。高祖庙和始祖庙每季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在坛上祭

祀,再往上的在上祭祀。 坛、只在有祈祷时祭祀,没有祈祷就

不祭。再往上的则为鬼。大夫设立三庙和二坛。三庙是父庙、祖

父庙和曾祖庙,四季各祭一次。高祖、始祖没有庙,只在有祈祷的

时候在坛上祭祀。再往上的则为鬼。适士有二庙一坛:父庙、祖父

庙,四季各祭一次。曾祖无庙,有祈祷时,在坛上祭祀。再往上则

为鬼。官师只有一个父庙。祖父没有庙,但可以在父庙里祭祀。

再往上的称之为鬼,不须祭祀。普通的士和庶民没有庙,死了即为

鬼。

【经文】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①。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

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②,曰

置社。王为群姓立七祀③,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

厉,曰户,曰灶④。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

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⑤。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

族厉,曰门,曰行⑥。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

或立户,或立灶。

【今注】

①社:指土地神的庙。②成群立社:按居住地区,每百家立一个社。

③七祀:指祭七种较小的神。④司命:宫中小神。中霤:掌管堂室的神。国

门:掌管城门的神。国行:掌管国家道路的神。厉:没有后代的神。泰厉:指

没有后代的古代帝王的鬼,主管杀罚。户:掌管门户出入的神。灶:掌管灶

火、饮食的神。⑤公厉:没有后代的古代诸侯的鬼。⑥族厉:没有后代的

古代大夫的鬼。

【今译】

帝王为天下百姓所立的社,叫做大社。帝王为自己立的社叫

做王社。诸侯为国内百姓立的社,叫做国社。诸侯为自家立的社,

叫做侯社。大夫以下的人按居住地共同立社,叫做置社。帝王还

为天下百姓设立了“七祀”,祭祀司命、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

灶等神。帝王也为自己设立上述七祀。诸侯为国内的百姓设立

“五祀”,祭祀司命、中霤、国门、国行、公厉等神。诸侯也为自己设

立这“五祀”。大夫则设立“三祀”,祭族厉、门、行。适士设立“二

祀”,祭门和行。普通的士和庶民只设立一祀,或祭户,或祭灶。

【经文】

王下祭殇五①: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②。诸侯下

祭三,大夫下祭二,适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今注】

①殇:未成年而死的人。②适:通“嫡”。来孙:玄孙的儿子。

【今译】

对未成年而死的子孙,帝王可以往下祭到五代,即嫡子、嫡孙、

嫡曾孙、嫡玄孙、嫡来孙。诸侯往下祭三代,大夫往下祭两代。适

士和庶人只祭到嫡子为止。

【经文】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

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①,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

有天下也②。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

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③。舜勤众事而野

死④。鲧鄣鸿水而殛死⑤。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

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⑥。冥勤其官而水死⑦。汤

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

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

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⑧。

【今注】

①菑:同“灾”。②厉山氏:《国语》作烈山氏,即炎帝神农氏。③王引

之《经义述闻》据《国语·鲁语》:“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认为《祭法》“赏”为

“单”之误。“单”,通“殚”,尽的意思。义通仪;终通众。全句意思是:尧能尽

平刑法以善其民。今用其说译。④野死:指舜征战有苗,死于苍梧之野。

⑤鸿水:即洪水。殛死:指鲧治水无功而被尧诛杀于羽山。⑥司徒:掌管

教化民众的官。⑦冥:担任水官,故死于水。⑧祀典:记载各项祭祀的典

籍。

【今译】

圣王制定祭祀:凡是为民众树立典范的便祭祀,凡是为公众献

身的便祭祀,凡是为安邦定国立下功劳的便祭祀,凡是能抵御大灾

害的便祭祀,凡是能制止大祸患的便祭祀。所以,在厉山氏统治天

下的时候,他有个儿子叫农,能教导人民种植百谷。到了夏代衰亡

的时候,周人的祖先弃又继承了农的事业,后人就祭祀他们,称之

为稷神。共工氏争霸九州的时候,他有个儿子叫后土,能平治九

州,后人就祭祀他,称他为社神。帝喾能计算星辰的运行,为民众

制定计时的方法。尧能尽平刑法,爱护百姓。舜为国家效力,而死

在苍梧之野。鲧治洪水,大功未成而被处死。他的儿子禹能继承

父亲未完成的事业。黄帝能确定各种事物的名称,明确众人的身

份,共同开发财物。而颛顼能继承黄帝。契担任司徒,完成了民众

的教化。冥担任水官而以身殉职。汤能以宽厚之道治民,除去暴

君。文王运用文治,武王建立武功,为人民扫除灾害。这些都是有

功于人民的人,所以死后受到人们的祭祀。此外如日月星辰,供人

民仰望;山林、川谷、丘陵,是人民获取生活资源的地方,所以也应

该祭祀。不属于上述种类的,便不在祭祀范围之内了。

下一篇:祭义第二十四

上一篇:丧大记第二十二

发布时间:2025-02-2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guji/liji/7176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