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儿科 袁冬梅 上海市二黄中心乳腺外科
编者按
青春期的每一次蜕变,既是成长的馈赠,也可能伴随困惑与焦虑。从身体的变化到心理的波动,青少年与家长往往在“自然规律”与“是否正常”的疑问间徘徊。为此,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妇产科、儿科联合推出“成长不烦恼”系列专题之 “青春三部曲”,聚焦青春期最受关注的三大议题,邀请权威专家以科学视角拆解成长的密码。
第一部曲:乳腺外科——青春期乳房发育的“信号灯”
乳房发育是女孩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但发育过早、双侧不对称、疼痛或肿块等问题常让少女与家长手足无措。乳腺外科医生将解析发育规律,厘清“正常现象”与“就医信号”,帮助女孩拥抱身体的变化。
第二部曲:妇产科——初潮来临的“成长手册”
初潮是女性生理成熟的里程碑,但经期紊乱、痛经困扰、卫生护理误区等问题可能成为青春期的隐形负担。妇产科专家将提供从生理知识到心理调适的全方位指南,让初潮不再是一场“措手不及的考验”。
第三部曲:儿科——性早熟与身高发育的“平衡术”
性早熟如何影响最终身高?骨龄超前是否意味着生长潜力透支?儿科医生将揭秘性激素与生长激素的“博弈”,从饮食、运动到医学干预,为家长提供科学管理孩子生长发育的实用策略。
成长的烦恼,本应有解。本系列以医学为盾,以科普为桥,既为青少年拨开迷雾,也为家长赋以科学育儿的底气。“青春三部曲”陆续上线,愿每个家庭都能在科学的指引下,让成长少一分焦虑,多一份从容。
敬请关注,欢迎留言分享您的困惑与故事,我们与专家一起,为青春护航。
什么是性早熟?
一眼识别“小大人”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家长都充满欣喜地见证着点滴变化。然而,有些孩子的成长节奏却悄然“加速”,过早踏入青春期的大门,这种现象被称为性早熟。及时发现能有助于改善孩子成年身高远低于遗传潜力,甚至因发育差异引发自卑心理。
01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就像是一场提前到来的“成长加速赛”,医学上将女孩在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在9.0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都定义为性早熟。
02
性早熟有哪些表现
家长可通过简单的“发育自查表”定期监测和记录小朋友的身高和体重,并仔细观察体征变化。
女孩乳房隆起是最早显露的信号,多在9-10岁时出现。这一过程中,两侧乳房可能呈现不对称发育或伴有轻微胀痛。乳房发育约1年后,阴毛开始生长。当乳房发育进入第2-3年(平均年龄12-13岁),女孩们将迎来月经初潮,这标志着生殖系统发育进入新阶段。
男孩10-11岁起,睾丸容积增大成为青春期启动的关键标志。随着睾丸的逐步发育,阴茎增粗变长,原本清脆的童声在2年后逐渐低沉,同时,遗精现象也会悄然出现。
03
性早熟因何发生
疾病层面:颅内肿瘤、肾上腺疾病或性腺肿瘤都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引发性早熟。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或使用含激素化妆品,都可能成为潜在诱因。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导致的肥胖、夜间持续光照等,都可能打乱正常的生长发育节奏。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性早熟病史的孩子更需关注;以及过早接触成人化的性信息,还可能通过心理层面间接影响生理发育。
04
家长如何早发现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通过洗澡等机会,观察孩子乳房、外生殖器等部位的变化;记录身高增长曲线,若半年内身高突增5-6cm,需提高警惕。心理层面,若孩子因身体变化出现焦虑、自卑情绪,或对性话题表现出过度好奇或回避,都可能是性早熟的间接信号。
05
确诊需要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乳房、外阴或外生殖器的大小、形态等,进行性发育程度的分期,以便评估孩子的性发育程度;
骨龄评估(通过X 线片判断骨骼成熟度)
性激素六项检测(了解体内激素水平)
子宫、卵巢或睾丸的 B 超检查(评估性腺发育情况)
若基础检查存在疑点,还需进一步进行头颅MRI 扫描排查脑部病变,或开展 GnRH 激发试验,精准区分中枢性与外周性性早熟。
06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最主要是影响成年终身高。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协同作用,促使身高快速增长。
性早熟儿童由于下丘脑- 垂体 - 性腺轴过早启动,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在性激素的刺激下,孩子的骨骼生长加速,身高在早期会比同龄人高,看似“赢在起跑线”。
但性激素同时也会使骨骺(长骨两端的软骨部分)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骨骺线一旦闭合,长高的空间也就基本消失了。所以性早熟儿童最终成年后的身高可能比一般人矮。
除此之外还存在心理问题,性早熟的孩子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处于实际年龄水平,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匹配易引发心理问题。如年幼女孩面对突然的月经初潮,因缺乏认知和经验而惊慌;孩子发现自身外形与同龄人不同,可能产生自卑、焦虑,甚至回避社交。
07
性早熟是否需要治疗
并非所有性早熟都需医学干预,如单纯乳房早发育且病情进展缓慢、骨龄无明显超前的情况,可密切观察。但当性早熟进展迅速,或可能影响终身高时,需积极干预;药物治疗常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抑制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龄增长;必要时可联合生长激素治疗促进身高增长。
08
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饮食方面: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及含激素的补品,远离油炸食品与含糖饮料,多提供新鲜蔬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
运动方面:鼓励孩子每天坚持进行适量运动。如跳绳、摸高、游泳等纵向运动,促进骨骼生长。
睡眠方面:生长激素的分泌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夜间睡眠时分泌量会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深度睡眠阶段。
心理关怀同样关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解释身体变化,减少羞耻感;避免过度关注身高外貌,多倾听孩子的情绪,给予情感支持。
结语: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是一场循序渐进的美好旅程。希望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帮助家长建立系统性认知,在成长路上及时识别异常、科学干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防线。
文:儿科 袁冬梅
儿科门诊安排:
▶ 周二上午 专家门诊
▶ 周五上午 生长发育专病门诊
▶ 周五下午 特需门诊
原标题:《什么是性早熟?一眼识别“小大人”》
阅读原文